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英语 > 大学英语 >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锦集六篇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锦集六篇

来源:大学英语 时间:2024-02-01 点击: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学改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及意识形态的变化;(3)教育科学及其他边缘学科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锦集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过于重视知识传授

当前教育形式虽然在逐步转向素质教育,但中考的考试模式并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学校与教师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过程能力培养的现状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虽然道德与法治偏重于教学实践,需要生活与理论相结合,但这样的教学环境,难以真正让教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僵化

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具有高度的生活化、活动化的特征,素质教育也强调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妥善处理三维教学目标关系。教师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活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教学进度等限制,活动得不到开展,或者活动仅限于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没有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反思。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认识不到位

中考决定着初中学生的升学。在中考中,道德与法治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所占的分数低,相比于同是副科的物理、化学等科目,又显得简单了一些,容易造成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轻视。加之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极易引起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厌恶情绪,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对学生的品德、人格、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判断是非的能力。学校是一个极为单纯的环境,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学生对外部社会缺少了解,思想单纯不成熟,这类负能量的事件接触得多了,必然会对已有的道德与法治认识产生怀疑,从而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第二篇: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家校合作”,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思想“小”与“大”的转变,“传统”与“现代”的转变。

“大”与“小”的观念是指我们对教育的看法,到底是大教育观念还是小教育观念。

以往没有实施“家校合作”,是因为小教育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

但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应该是一个大教育观念,应该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如果只看到学校教育,或者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那就是小教育观念,或者说是一个传统教育观念,不是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小”与“大”的转变,也就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转变。

出现“小教育观念”,客观上有一个体制的原因。

国务院在部委分工中,将家庭教育划归全国妇联主管。

但在实践中,很多中小学已经突破了体制障碍,建立了家长学校,迈出“大教育观念的一步”。

1996年,全国妇联与当时的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第一个家庭教育五年计划,即“九五”计划,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承担起主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主角意识”。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家校合作”实验,更是开创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创新探索”。

2015年,教育部面向教育系统颁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出了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的重要决策,明确“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

这是彰显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标志性文件。

家校合作不只是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模式组成内容的转变党的十九大重申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发展素质教育”。

前者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后者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的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

“两个战略”是教育工作者要牢记的使命,方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路径是素质教育这个全新的育人模式。

当下教育关注什么?一是课程改革,二是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与培养模式,二者实际上是一回事,都是育人的要害问题。

在课程改革上,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收回地方编写权、统一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工程,历时5年,于2017年秋季全国使用。

2018年1月,教育部又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决定当年秋季学期执行。

可以说,教育部又完成了新一轮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和教材改革。

在培养模式上,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使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意见》明确而具体地提出,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6大改革。

“改革”思路有重大变化,其中主要是改革“路径”的变化。

以往体制改革的“路径”是: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教育规划纲要》将“路径”变化为: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教育六大改革的第一改革。

基于此,笔者认为:首先,“家校合作”本义上应当是一个研究人的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课题,是一个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绝不仅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一个措施。

“家校合作”的研究,包括今后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可以为构建中国基础教育“全新的育人模式”贡献智慧和方案。

其次,中国教育培养模式是“素质教育”模式,这一“全新的育人模式”是国家政策。

不管“未来教育”如何变化,国家政策是绕不过去的。

“家校合作”,准确的定位应当是“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组成内容之一。

因此,“家校合作”应当具有和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特征。

第三篇: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目标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核心素养成为中国学生培养导向之后,课程根本性质与培养目标没有改变。

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良好的教学是教师发挥主导性、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其特征有三:具有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民主活跃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牢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达到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养成积极健康的道德素养与法制意识的目标。

第四篇: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是汽车生产消费大国。目前。大多数汽车仍然是燃油汽车。燃油汽车排放出的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其所引发的雾霾、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大气问题不容忽视。在推进传统燃油汽车减少排放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成了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将采用PEST分析法,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所处的宏观环境,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PEST分析法 新能源汽车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我国是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但同时也带来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日渐恶化。可以预见,这样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必将遭到淘汰。而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实施,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成熟, 新能源汽车革命悄然兴起。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纲领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列为未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国家政策的大力驱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2.研究意义。比亚迪公司成立于1995年2月,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此外,比亚迪在全球多处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并在全球拥有30多个工业园,战略布局囊括六大洲,员工总数将近24万人。目前,比亚迪公司业务主要包括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通过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早在2003年比亚迪便开始了新能源之旅,2018年是新能源发展迅速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100万辆,实现了68%的同比增长。其中,比亚迪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根据年报显示,2018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車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21%,这一收入占集团收入比例的40.31%。同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0万辆,位列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全球第一。从某种程度上,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行业标杆,探讨比亚迪的竞争战略,不仅对比亚迪的发展有参考作用,而且对研究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能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宏观环境

本文将基于PEST分析法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进行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针对新能源企业和车主的利好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了2018—2020年实施的六项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发展壮大绿色消费,促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和新能源双积分政策也表达了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利好程度较大的补贴政策在2019年有了新的标准。财政部等发布的文件明确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促进产业优胜劣汰。这一举措对企业发展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能达到标准的企业,国家将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总体来看,我国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为解决这些问题,现阶段也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行业标杆,无疑享受着明显的政策优势。

2.经济环境。《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同时,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就业物价形势稳定,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涨。消费者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逐年增长,2017年已达156辆。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不及日本的1/4。这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新的增长极,其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3.社会环境。近年来,自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汽车排放所引发的大气污染已广泛被人们所知,人们对其关注的程度与日俱增。减少汽车有害气体排放,绿色出行,已变得刻不容缓。新能源汽车对能源的需求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既能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又节约了能源资源。鉴于优化环境的需求和国家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人关注新能源汽车,并加入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行列。这对比亚迪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技术环境。电机和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成本,电动引擎的效能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力,电池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比亚迪是传统的电池生产企业,其锂电池生产技术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核心技术上,如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电池容量,也取得了较为先进的成果。就比亚迪来看,其制定了“542”战略,即从汽车的动力、安全、油耗三个方面出发,打造比亚迪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数字“5”的含义是0-100公里的加速在5秒以内,“4”代表的是全系车型采用四轮驱动,“2”代表的是百公里的油耗不到2升。此驱动技术与电子技术的革新,将得到超越传统燃油汽车的全方位性能,打造特有的品牌形象。而比亚迪“7+4”战略则旨在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拓宽公司新能源产业的产品线,其中“7”代表的是个人乘用车、的士、公共汽车、长途载客、工程物流用车、清洁车、商品物流等领域。“4”是指仓储、采矿、码头、空港领域的专用新能源产品。核心技术产品的多元化使得比亚迪拉开了与其他厂商的距离,可以平摊研发成本,在售价上取得优势,从而进一步巩固在行业内的地位。

三、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大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对于新能源企业的补贴政策正在加速推出,预计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全面推出,行业“扶优扶强”。这无疑提高了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促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2019年1月10开始实施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对企业的涉及、研发、生产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规定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工信部处理不符合标准的新能源企业,种种迹象均要求企业要攻克产品质量的难关。

2.加强产业链的建设,促进零部件的发展。诚然,整车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实际上其零部件的发展也不容忽视。要建立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促进零部件的发展。这些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池、控制器等。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要求极高,这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认识到支持发展本土电池产业的重要性,在未来加大对本土电池企业的支持,形成完整、本土化、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3.了解客户需求,提高销量。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关注客户的真实需求和核心客户价值,在成本规划的基础上生产出符合客户预期的产品。而在销售地区和方法的选择上,应在环境污染较多的地区多做宣传,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销售量。

第五篇: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教师围绕学科教学中最精髓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来培养学生的重要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重要教学措施。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今小学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引领之下构建高效的课堂,成为语文教学创新变革的重要主题。基于此,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变革;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渗透与运用,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高效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在新课改落实以来,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滞留着不少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问题。核心素养引领下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势在必行的教学举措,它能够改善现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教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新型的高效语文课堂上获得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文件已经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可以适应其终身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以及必备品格。这一核心素养概念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既涵括了个人修养、自主发展以及合作参与等内涵,又包括了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以及创新发展等内容。在这些核心素养的引领之下,教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1]。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在小学教育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之中,塑造学生应有的优质品格,如“责任”“尊重”以及“向善”等等,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如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整个核心素养体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是围绕着阅读与表达、思维与修养等核心内容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下养成应有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健康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具体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涵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围绕着核心素养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赏析教学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教材内容具有文质兼优的特点,赏析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2]。而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之下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则可从语言赏析教学入手,深入地挖掘和探究教材中的语言因素,让学生能够在语言赏析教学活动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建构语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生命与水》一文中,其中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蕴藏着许多关于人体的奥妙,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好奇心,主动走进语言的殿堂之中,去体会语言的妙用。例如文中提及的“生命的活动,就是细胞不断分裂、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语句就将细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会经历的过程都简洁而精炼地概括了出来,既能够让人有效理解“生命的活动”这一概念,又能够让人简洁明了地认识细胞的存在与消亡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不少的理性论证手法。例如作者在解釋细胞中含有的水分相关数量的时候,采用了一系列的数据与例证来进行阐明,如“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差不多占了35千克”这样的句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数据与语言来建构语句的重要能力,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作者运用了不少的比喻手法,将人体比喻为“加工厂”“灵活的机器”,将泪水、唾液等体液比喻为机器的润滑剂。这些生动又形象的形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解读文章内容,并可启发学生借鉴其中的巧妙手法来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在问题探究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围绕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这是问题探究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发挥自身的探究意识来参与到探究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锻炼自身的问题探究能力。而这一教学方法无疑可以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况且新课改与语文课标已经明确倡导教师要将问题探究教学法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来提出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课堂问题。再加上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显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与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并在良好的思维能力支撑下学好语文[3]。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抄写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思维训练的内容,提出思考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围绕问题来深入学习文本内容,然后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探索,寻找相关问题的有效答案。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叙利奥为什么被称为小抄写员?这一称谓体现了叙利奥的什么品质?为什么在父亲不知情时挨了一次又一次的骂,叙利奥还是没有放弃抄写?”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长,学生所需的阅读时间也比较长,学生在围绕上述问题来深入阅读文章内容的时候,可以围绕中心词和关键词来构建思维导图,将整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归纳到思维导图中。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可帮助教师开展高效的思维训练活动,达到核心素养理念下思维品质培育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思维导图来复述这一故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来重新创编大意相同而表达形式不一致的故事内容,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在课堂上渗透美育来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美育在近些年来日渐成为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常客”,它能够辅助教师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与正确的审美观念,有利于提升学生应有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发现、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4]。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美育的渗透教学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围绕着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来展开教学,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语文课堂。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古诗来展开美育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诗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构建高效的课堂。所谓诗画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将古诗的内容与绘画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来绘画与古诗内容、古诗情境相符合的图,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融入其中。又或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将抽象的内容与直观形象的插图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在诗画一体化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

《墨梅图题诗》这一课文的古诗是诗人王冕所创作的《墨梅》,他是以家里洗砚池边的梅花树为意象来创作这首古诗的,“吾家洗砚池头树”一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第二句中的“个个花开淡墨痕”就点明了“墨梅”这个主题,如同在水墨画上用浅墨点化而成的梅花树。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绘画一幅墨梅图,又或者欣赏教材中的墨梅图,从中感悟墨梅的美。而在诗人王冕的心里,墨梅的香气是最特殊的,它可以弥漫在天地之间,让每个人都闻到它的芳香。这可以说是墨梅的一种存在方式,让人能够感悟墨梅的高尚品质与美好形象,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或者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化引进课堂,都可以实现文化渗透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增强自身对文化的感知能力,使其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感染,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5]。这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文化傳承与理解能力奠定基础,也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人文性特点,甚至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以真正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当代神农氏》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渗透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了解神农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准确地解读文本内容。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感染学生的内心,使其产生文化自信心,主动走进文本世界之中,去了解继承了神农氏精神的新故事。袁隆平这个人物已经家喻户晓,他开创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并且将杂交水稻的科技方法成功地投入了农业生产之中,给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

其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感受袁隆平的高尚人格魅力,并且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探索精神。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感悟袁隆平在经历一次次挫败之后依旧坚持不懈的精神、为科学献身的无私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是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教育理念,教师可在准确解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即教师可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来展开教学,采用语言赏析教学、思维训练活动、美育渗透教学、文化渗透教学等教学方式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陈霞.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科技风,2019(14):16.

[2]王丽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8):55.

[3]王雪梅.小学语文借助深度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03.

[4]孙冰.立足核心素养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交际,2019(3):203-204.

[5]杨艳乔.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9(5):70-71.

第六篇: 基于iWrite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密切合作与相互支持,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我们威海市古寨中学走在时代的前列,首先确立了“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的教育理念,在家校合作领域探索出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而又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

梁晖老师是我校优秀班主任之一,工作中深刻把握新课改精神,勇于屏弃旧体制之糟粕,大胆创新在家校合作方面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丰厚的收获。

一在传统的家校合作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随意性强,计划性差。

家校合作活动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活动计划不仅是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能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即使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总结和专题研究。

由于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组织不得力,收到的效果必然微乎其微。

这样的家校活动反而会挫伤教师和家长对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2)形式单一,缺乏实效。

许多年来,家校合作的模式几乎被“家长会”垄断。

而“家长会”的基本模式也很固定,先是校长讲话,教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多为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认真听的家长往往很少,然后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讲话,主要是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状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在整个家长会上,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器”,没有发言的机会。

还有一些,则是请来教育专家为家长作一个报告,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两种合作形式都只是教师或专家向家长单向的传递,没有构成两者的双向交流,这样的家校合作,起不到实效。

久而久之,家长也自然失去兴趣。

学校归学校,家里原来是怎么做的,现在仍然怎么做。

家校合作始终不能步入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来。

(3)相互挑剔多,合作少。

个别教师认为家长参与到学校事物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专门来找茬的。

同时,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罪于家长头上,认为“家教”不好,把“家长会”、家访,看作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

家长也把孩子成绩方面、行为方面的问题归罪于学校,认为教师不够严格,校风不好,有了这样的屏障,双方的合作、交流当然很困难。

二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的家校合作。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到理念,具体到授课方式、作业设计、评价方式,都有别于过去的传统教育。

我们的家长,对于教育的了解仅仅是凭着自己当初上学时的印象,仅有个别的会关注一些媒体上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些报道。

如果新课程的实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将是举步维艰。

比如,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着力扭转过去重知识灌输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方面与以往有了很大改变,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重能力培养的实践作业多了。

然而,许多家长动辄就额外给孩子布置抄10遍、20遍的作业。

有时,还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太少,最好孩子回到家开始到睡觉前一直做,并认为这样才能学得好。

而对于教师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答案,自己进行一些尝试的作业认为“不务正业”,采取不支持、不配合。

又比如,对于孩子的评价,家长关注的就是“成绩论英雄”。

对于被教师肯定的其余方面的优点“视而不见”或认为都没用,惟有成绩好才是最有本事的……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

面对这种现象,学校必须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良好愿望,主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

(一)促使家长主动关注学校研究假设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当你步入孩子所在的学校时,你能感觉到学校潜在的氛围吗?它是欢迎你来参与还是将你拒之于千里之外?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气氛,他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的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与家长合作的态度。

很显然,学校的这种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是否愿意主动关注学校。

那么,如何才能让家长感到受欢迎?营造合作气氛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一、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态度,即处处体现出已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二、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活动。

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

对于第一因素,梁晖老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课任老师对家校合作的态度,采取相应对策。

以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他的调查问卷是:⑴作为教师,你认为是否感到家长带来的麻烦多于帮助。

⑵家长走进我们教室时感到紧张。

⑶更愿意独立工作。

⑷把家长看作重要的教育力量。

⑸认为差生是的不到家长的关心。

⑹认为家长都过分溺爱孩子。

⑺觉得家长除了对孩子的成绩,其...

神马英语网—在线英语学习_免费英语学习 https://www.smyyk.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神马英语网—在线英语学习_免费英语学习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